emc易倍,emc易倍官网,emc易倍体育,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

页面
配色
辅助线
重置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务动态 > 媒体报道

中国网专访 | 柳州:“双轮驱动”锻造高端装备新质引擎

2025-07-28 09:05     来源:中国网
分享 微信
头条
微博 空间 qq
【字体: 打印

中国网讯 7月20日,以“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(广西)在南宁举行。

活动期间,中共柳州市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,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展东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。

中国网:请问柳州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有什么比较优势,近年来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效?

潘展东:主持人好。高端装备制造是柳州工业转型升级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。柳州发展高端装备产业,具备以下几个优势:

一是有深厚的工业底蕴与产业基础,柳州工业体系完备,制造能力深厚,工业门类涉及41个大类中的34个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300家,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广西第一。具备完整的高端装备研发、制造、销售和服务体系,技术积淀深厚,产业链条健全。这为我们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拓展升级,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丰富的应用场景,这是吸引和孵化高端装备产业聚集的重要基础。

二是有突出的区位交通与开放合作优势,柳州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、自治区副中心城市。6条铁路干线、8条高速公路、6条国道在柳州交会,中欧班列及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,构建了高效畅行的立体交通网络。我们还有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,多次组织我市企业赴东盟开展经贸交流合作活动,组织召开柳州企业与广西驻东盟国家商会之间的贸促会,促进了柳州企业与东盟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。2024年,我市货物出口东盟总额达73.08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76.0%,区域合作成果尤为亮眼,充分彰显了柳州作为区域开放高地的蓬勃活力。

三是具备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,柳州是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,已建成重点实验室、新型研发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超过500个,是全区唯一拥有两家自治区级实验室的设区市,也是广西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。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万余人,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5.03万人。这为柳州发展高端装备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及人才保障。

近年来,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,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,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:

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,2024年柳州新能源汽车完成生产77.6万辆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4.9%,位居全国第一,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00万辆。围绕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,本地配套体系不断完善,能源系统、智慧电驱和电子电控年产能分别达到55.5GWh、185万台套和1780万件,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60%。国内首个“岛式”工厂——上汽通用五菱精益制造工厂建成投产,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标杆。

在新能源工程机械上,电动产品已涵盖装载机、挖掘机、矿卡等11条产品线,全系列新能源化产品基本形成,产品续航能力、作业效率和可靠性达到国际顶尖水平。重点企业柳工牵头制定了9项电动土方机械国家标准和4项电动土方机械行业标准,填补了全球行业空白。目前已累计销售超1万台电动工程机械产品,销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。

在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上,已构建了包含机器人、智能家居、智能医疗设备等多种智能化设备在内的产业体系。已经基本建成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集聚区。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,重点打造了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、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149家,数量位居全区第一。今年6月18日,广西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柳州下线,填补了广西在高端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整机制造领域的空白。

中国网:请问柳州未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主要方向是什么?下一步如何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?

潘展东:主持人您好,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,是柳州工业城市转型升级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战略,我市将重点布局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端化发展路径。依托现有优势产业,着力突破新能源装备、智能网联汽车、无人驾驶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,提升核心部件自主化与系统集成能力。聚力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品,重点推动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大规模生产应用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我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。

一是坚持盘活存量,做优增量。坚持“双轮驱动”,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端发力。一方面,继续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,加快推动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建设。汽车产业重点推动智能化、轻量化、混合动力,助力汽车产业提质升级;机械产业重点推动智能、节能、可靠性及核心零部件研发,促进我市传统装备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稳住传统装备产业基本盘;另一方面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,继续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壮大三年行动,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,从人工智能、无人化装备入手,着力做优布局、做大规模、做高能级、做强竞争力。

二是坚持创新引领,提质增效。依托柳州现有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,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。加强高端装备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超前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,力争每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;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建设,每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0项以上。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等优质企业。深入实施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推进人才支撑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加力打造制造业人才集聚区。

三是坚持融合赋能,强化协同。突出制造业协同发展。推动汽车、钢铁、机械等产业联动发展。重点推动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行动,聚焦工程机械、新能源汽车、制糖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,将人工智能作为赋能高端装备的核心引擎。重点发展工业智能软件与平台、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端装备。支持优必选等机器人企业在装备生产的全流程应用。

四是坚持要素保障,统筹协调。发挥9大产业攻坚小组统筹协调作用,从项目的谋划、洽谈、签约、开工、建设、投产、达产共七个阶段统筹全市力量,整合资源,一体化推进项目建设、企业培育、产业创新和产业园区集群建设,定期谋划产业发展相关事宜,为工业经济与招商工作注入强大动力。


文件下载:

关联文件:

    相关链接:

      emc易倍